安徽省天长市因地制宜有效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,累计完成改革面积112.5万亩,基本覆盖了全市灌区应完成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。全市灌区年节水量达960万立方米,渠系灌溉利用率由0.55提升到0.75。
明晰农业水权,实行定额管理。天长市以全市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,按照分级管理权限,将农业用水量指标自上而下逐级细化分解到灌区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、农户等用水主体,落实到具体水源、具体工程。通过指标文件、水权证、定额水票等简便易用方式明确水权,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市场,创造水权交易条件。鼓励用户转让节水量,政府或其授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、灌区管理单位可予以回购,保障用水户获得节水效益。
完善工程体系,配套计量设施。天长市统筹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,健全输配水工程体系,以骨干工程与末级渠道产权分界点为核心完善供水计量体系建设,重点配备各支渠口计量设施,为计量收费创造了条件。
摸清承受能力,合理确定水价。天长市通过对灌区用水户走访调研和摸底,确定水费占亩均产值比例6%,亩均水费承受能力为100元每亩。同时,通过对全市34处中型灌区进行农业供水成本测算及成本监审,确定了自流灌区和提水灌区的农业用水基本水价。
实施节水奖励,形成精准补贴。天长市设立节水奖励专项资金,以灌溉定额为基准,项目区执行水价和节水量为基数,按50%计算奖励金额,对种粮大户或农户给予奖补。利用节水奖励专项资金、水费收入、用水户实际节水量等,按不低于用水户购买水价标准,对节约用水量进行回购。同时,建立与节水成效、调价幅度、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。
健全管护机制,提高管理水平。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,使管理责任、工作绩效和职工收入紧密挂钩,加强水管单位考核评比,开展优秀服务灌区创建,改进水管单位工作作风,提高用水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。
转自《安徽省水利厅》 |